說明

牙髓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受細菌侵襲,但當硬組織遭受破壞,例如蛀牙,或是牙周病、牙齒斷裂等,甚至是根管治療不當造成腐敗,細菌就可侵入感染牙髓。 牙髓炎的時候,因為牙髓神經還活著,會有劇烈疼痛,但當細菌繼續侵蝕,以致神經完全壞死後,此時牙髓多半進入壞死階段的慢性期,不再對冷熱食物或刷牙感到疼痛。 這時如果輕忽而沒有治療,很可能讓細菌繼續在已壞死的神經根管內蔓延擴散,造成「根尖牙周炎」,甚至可能由牙髓壞死轉為牙床骨的破壞,病人從牙齒痛,轉為牙床痛。

 

可能原因

●根尖牙周炎 剛開始牙肉會生出小膿包,表示細菌已累積到一定的量,必須尋找出口。根尖牙周炎發作初期,牙齒咬合會有悶痛感,在身體抵抗力差時如感冒、熬夜、疲勞、壓力大,牙齦出現紅腫化膿,若輕忽,很可能引發蜂窩組織炎,一邊臉腫得像「豬頭」,出現吞嚥困難,此時,牙肉膿包變硬、眼睛酸痛,甚至可能有暫時性失明的情況,千萬不能延誤治療。 年輕人的根尖發炎多半導因於根管治療出問題,例如根管治療滅菌不完全、牙套材質不良,或密合度不佳,都可能導致牙根持續發炎、化膿;老年人許多是因為牙周發炎所致的根尖發炎。

 

●鎮靜治療 

牙髓十分脆弱又缺乏再生能力,在症狀還輕微時,可透過牙髓的鎮靜治療鎮住發炎情形,待牙髓慢慢回復後,牙齒刺痛敏感的症狀也會改善。若細菌持續侵蝕,引發牙髓細菌感染,炎症擴大,牙髓就再也無法回復,終有一天會壞死。

 

●抽神經(拔髓)

當牙髓炎不斷惡化,侵襲到牙髓,就得進行去除牙髓組織的手術,也就是俗稱「抽神經」的根管治療。

 

治療

1.施以局部麻醉防止疼痛。

 

2.徹底去除蛀牙的區塊,同時削除牙髓上方的部份牙齒,露出牙髓,以便取出牙髓組織。

 

3.利用器具和光測量骨頭中牙根的長度,以徹底清除直至牙根尖端的牙髓組織。

 

4.配合測量完畢的牙根長度,利用根管挫針務必徹底清除牙髓組織,以免殘留的牙髓成為日後腐敗細菌的溫床。接著再將原本彎彎曲曲、形狀複雜的根管廓清成漂亮的漏斗狀,以便進行下個步驟。這個動作稱為「根管清創擴大」,是根管治療中最重要的流程。

 

5.洗淨根管內部。根管清創擴大結束後,運用超音波、水和藥劑等洗淨根管,根管內絕對不能有殘留,否則之後容易造成根管感染。

 

6.使根管內部保持乾燥。首先,用無水酒精吸收根管內的水分,再用紙針的特殊吸水器材吸起無水酒精,讓內部保持乾燥狀態。在這個階段,除了洗淨液之外,也要確保根尖孔的滲出液和血液沒有弄濕根管。

 

7.利用馬來膠(Gutta Percha)密封根管,稱為根管充填。如果無法密封,殘留下空洞,髒汙就會囤積,細菌也會大量繁殖。

 

8.最後應再透過光片確認根管充填是否毫無空隙。

 

參考文獻:

1. 徐振祥 2012 缺牙人的希望 認識「人工植牙

2. 鄭鈞仁 假牙還是植牙?該怎麼抉擇?

3. 吳宛霖 2007 植好牙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安牙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植牙 薏安牙醫
    全站熱搜

    薏安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