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需要矯正

 

1. 萌牙空間不足造成牙齒擁擠排列不整齊,影響口腔衛生的維護,而容易造成蛀牙、牙周病等情況。

2. 牙齒排列影響美觀功能時。

3. 上下顎骨發育不當造成咬合差異。

4. 或以上情況同時併存。

 

造成必須矯正的原因

 

1. 乳牙維護不正造成嚴重蛀牙或提早脫落,使得恆牙空隙減少。

2. 遺傳因素造成骨架比例不當。

3. 牙萌位置或角度不當。

4. 不良口腔習慣。

5. 牙齒大小與顎骨大小比例不當。

 

矯正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矯正的最佳時機並不能以年齡做區隔,而應該以每個人的病情牙齒及顎骨發育的程度做依據,因此這變成一個很專業的判定,所以家長有疑惑必須請專業的醫師做決定。

 

由於對於矯正知識的更加明朗,有益於醫師對病情的掌握,還有一些矯正裝置的不斷推陳出新,使得接受矯正的年齡可愈來愈提前,但這也要評估小孩對口腔衛生的執行能力及家長的配合情況而定。

 

齒列矯正與齒顎矯正

 

早期對於矯正的問題,大多侷限在齒列的問題,若有關顎骨方面的問題就只能藉助顎骨手術來解決,但現在只要藉著設計精良的齒顎矯正裝置就可解決部份的齒顎矯正問題,因此單單齒列矯正已不能滿足病患的需求,還要考慮上、下顎骨和關節的關係。

 

矯正時要不要拔牙

 

有些情況接受矯正時必須拔牙,有些可以不需拔牙,有些情況又在兩者之間,可拔也可不拔,但在美觀與功能之間則有一些取捨。而拔牙又有很多不同的位置可拔,如第一小臼齒、第二小臼齒、第二大臼齒或有些矯正前就有蛀得嚴重不堪使用的牙齒,都是可拔的牙齒。

 

由於齒顎矯正觀念的引進,有限度的顎骨擴張變成一個很有效的解決牙齒擁擠的方法,也降低了拔牙矯正牙齒的比例,因此大約在9歲~12歲時藉著顎骨的擴張達到矯正目的,很明顯的從早期約75%的拔牙比例降至30%的拔牙比例。

 

所以矯正時,要不要拔牙、拔那一顆牙是很深奧的主題,必須參考病患的外觀、牙齦情況、病情訴求……等等有關因素,才能做決定。

 

 

 

參考文獻:

1。 陳敏傑 潘惠玲 陳朝寶 朱毓仁 為人工 植牙 打造一個良好的地基

2。 張維仁 人工植牙里程碑 轉換型基台人工植牙

3。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資料來:1plus1


薏安牙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薏安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