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骨再生的生物膜技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 technique)最早始於牙周病學領域,稱為引導組織再生技術(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 technique)。根據各類不同組織細胞遷移速度不同,即上皮細胞、纖維組織細胞比形成牙骨質、牙周韌帶及骨組織的細胞快,采用生物材料人工制成一種 帶微孔的生物膜,起屏障作用,以阻止軟組織中成纖維細胞及上皮細胞長入骨缺損區,避免這些細胞與有骨生成能力的細胞產生競爭抑制,保護血塊的穩定,維持血 塊充填的間隙,使有骨生成能力的細胞緩慢進入骨缺損區,修復骨缺損。


膜的分類及用途


GBR膜有不可吸收(生物不降解)及可吸收(生物降解)兩類。不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膜(expended polytetrafuorethylene-ePTFE,又稱Gore-Tex膜)臨床應用最多,它又分兩種類型:一種為中間硬,邊緣柔軟,微孔為 0.45um,孔大允許結締組織長入;另一種為膜中加鈦網支架或聚丙烯網架,以保持骨缺損間隙。可吸收膜目前尚不成熟,有聚乳酸膜、聚乙烯酯膜、共聚物膜 及膠原膜等,但因其降解速度與成骨速度的控制尚不理想,臨床應用受到限制。GBR膜技術應用於人工 植牙 外科始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骨缺損GBR膜植入術(以不可吸收Gore-Tex膜為例)


【適應證】
1.術前增加人工植牙區因失牙後或外傷缺損之骨量;
2.拔牙後即刻人工植牙人工植牙體頸部骨缺損;
3.人工植牙手術中造成的骨裂開或骨旁穿;
4.由人工植牙體周圍炎造成的骨吸收。


【術前準備】
1.全身情況、口腔檢查及X檢查,同一般人工植牙手術。
2.準備生物膜:根據骨缺損準備好適當大小的生物膜(ePTFE,Gore-Tex膜)及固定鈦螺釘。
3.備好植骨材料:如取自體骨,應先選定取骨部位及骨科手術器械。


【麻醉及體位】
同拔牙麻醉。患者取平臥位,手術者在頭頂或右側。


【手術步驟】
    骨缺損GBR膜植入術因GBR膜是否與人工植牙體同期植入而分為一期法和二期法。

 

骨缺損GBR膜植入術一期法


生物膜與人工植牙體同時植入。如拔牙後即刻人工植牙或人工植牙術中出現骨缺損時,用以加高人工植牙體周圍骨量或修復人工植牙體旁穿造成的骨缺損。但應註意 人工植牙體周圍骨缺損不宜超過5mm。人工植牙體即刻人工植牙時必須取得早期穩定,植入骨內部分長度不得少於4mm。以人工植牙體植入同期采用膜技術修復 骨缺損為例。第一次手術 人工植牙體植入骨移植及GBR膜覆蓋術。


1.牙槽脊唇側切開,翻起粘骨膜瓣。
2.按設計方位及深度植入人工植牙體。
3.在缺損區先植入自體骨,表面用生物膜覆蓋,膜邊緣嵌入骨膜下,在相當於人工植牙體上口開窗,並經此旋入覆蓋螺絲以固定。

 

第二次手術 安裝人工植牙體基臺。


1.自牙槽脊頂,相當於人工植牙體位置與牙槽脊平行切開粘膜,顯露覆蓋螺絲。
2.卸下覆蓋螺絲,取出GBR膜,清除人工植牙體上口軟組織及骨組織,安裝基臺,並作基臺兩側牙齦環抱嚴密縫合,7天拆線,按常規制作人工植牙義齒。


骨缺損GBR膜植入術一期法


先植入GBR膜,術後6~9個月再行二期手術植入人工植牙體。第一次手術 GBR膜植入術切口下頜切口位於前庭溝,牙槽脊頰側2mm~3mm處。先切開粘膜,斜向上方至骨面時再切開骨膜;上頜切口位於?側,距牙槽脊 2mm~3mm處,切口線向牙槽脊頂成斜角,再切開骨膜。縱向輔助切口應距預計植入生物膜邊緣5mm左右,如有余留牙,應距牙齦乳頭2mm。

 

 

 

 

參考文獻:
1。 廖榮彥 2008 Bicon 植牙系統簡介
2。 張文輝 美齒與科
3。 2006 人工植牙新知

 

資料來源:牙齒保健

 

http://3ddentalclinic.com/Knowledge_Detail.php?News_ID=data-201311-5&Page=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薏安牙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